鼋头渚的桥
凉风有信
这时节
满城轻黄,岸芷初霜
去鼋头渚看桥吧
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,
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”
这时候的桥
不像春天那样落满樱花
也不像夏日那样荷叶连连
却整个被温柔包围
带着一份秋日独有的思恋
怀念着从前的从前……
太湖佳绝鼋头渚
最著名的桥当属
长春桥和万浪桥
还有后来建造的会仙桥
01
长春桥
长春桥,位于“鼋渚春涛”核心景区的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。
桥为拱形,系仿颐和园中的玉带桥而建,桥洞映日成浑圆形。
桥的前后筑湖堤,同太湖水分隔。
湖堤上引种日本樱花,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,花开如云,淡红粉白相间,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,分外妖娆,称“长春花漪”。
众所周知,长春桥是赏樱绝佳之处,却很少有人知道,“长春花漪”具体从何而来?
1936年秋,鼋头渚园主杨翰西花甲寿庆,无锡纺织业同仁在樱花堤上合筑“长春桥”为贺礼,杨翰西还在堤上夹种樱花,才有了如今的美景。
人行桥上,两侧水面,一为清漪,一为长浪,动静对比,水趣隽永。
画面中,人桥倒影与映照在绿波中的绰约花枝,仿佛融成清丽的诗句:“满园深浅色,照在绿波中”。
翻开家里的旧相册,总有一张老照片里有着长春桥的身影。
02
万浪桥
万浪桥位于充山西南麓小水湾处,以湖堤、蹬道与山路相接,是鼋头渚风景区极富特色的小桥之一。
始建于1920年代末,当时利用沿湖巉岩下的一曲水湾芦荡,围堤架桥,并建船码头,方便园主和游人作亲水之游。
1958年,该桥与原太湖别墅等建筑划归鼋头渚公园,其时万浪桥因年久失修,不过数年便成为“断桥”。
为此于1962年作大修,才成了现在的模样。20世纪70年代,这里的湖湾还是游泳训练的场所。
四季的万浪桥,还有季节限定的乐趣——枯水期,游人过桥不湿鞋袜;涨水时,水漫桥面,此时过桥必须卷起裤脚,拎着鞋袜,踏水而过。
因湖面风大,风推着湖水一层一层的涌向湖堤和桥面,涌起层层浪花而名“万浪卷雪”,是鼋头渚十大景点之一。
夕阳归帆之时,走上万浪桥凌波漫步,看着长浪拍岸,颇得渔舟夜泊之趣。
03
会仙桥
太湖仙岛上有一座会仙桥,如彩虹一般将仙岛的大矶山与小矶山连接起来。
该桥的桥身是颇有名声的惠山大德桥,在20世纪50年代末,因开挖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的新运河拆迁于此。
1995年,借鉴侗族风雨桥的式样,在桥身上建五亭二廊,于凝重中勾勒出飘逸的风姿。
关于惠山大德桥与后添的侗族风雨桥,还有两个民间传说——
传说早在明代,无锡惠山脚下住着一位心地善良、为人正直的读书人,叫做邵宝。有一天,大德桥头来了一位卖汤团的老人,他的汤团有似扁带方的大小两种,不知什么缘故,包着鲜甜馅心的大汤团每只只卖二个铜钱,而什么馅心也没有的小汤团每只却要卖三个铜钱。吃大汤团的人多,偏偏邵宝想接济这位老人,宁可多花钱吃小汤团。卖汤团的老人看着邵宝吃下小汤团后,就笑呵呵地把剩下的汤团都倒在大德桥下面的河里,一群黄鳝游过来,抢着把汤团全部吞掉了。邵宝急着想劝阻,忽然,老人脚起祥云,冉冉上升。邵宝恍然大悟,似扁带方,一小一大两只汤团,不就像一个“吕”字吗?卖汤团的老人该是“八仙”中的吕洞宾吧。邵宝被吕祖点化后,学业大进,考中进士,当了左都御史、礼部尚书。后来他得罪了阉党刘瑾,告老还乡,为大德桥周围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。
而风雨桥,是侗族百姓乘凉避雨、培植风水的一种与亭廊相结合的桥梁,又称“花桥”。
相传是东海白龙王子所化——白龙王子被侗乡的美景和姑娘甜美的歌喉所陶醉,化为翩翩少年和一位名叫姣美的侗家姑娘结为伴侣。凶恶的乌龙知道后十分嫉恨,竟横蛮地搅起滔天洪水,把侗乡百姓围困在了孤山上。为了搭救乡亲,姣美奋力战胜乌龙后,力竭落水;而化身桥梁架在孤山和陆地之间的白龙王子,在众百姓平安脱险后,也悲痛气绝,从此长卧在江水上。
除此之外
鼋头渚还有
通往“藕花深处”亭的曲桥
诵芬堂西侧的无名拱桥
都在悠悠岁月中
变化着……
通往“藕花深处”方亭的曲桥今昔对比
诵芬堂西侧的无名拱桥
入冬了
一群来自西伯利亚熟悉的“老朋友”
红嘴鸥如期而至
今年
当你和朋友去鼋头渚“赴约”时
别忘了给她讲讲
桥的故事
……
往/期/回/顾
REVIEW